[1] 谢鸿昆.简论近代经验信念的确立[J].科学技术与辩证法,2001(2):50−53. [2] 谢鸿昆.论中世纪基督教对近代的主要贡献[J].中国天主教,2001(2):30−33. [3] 谢鸿昆.科学是什么?[J].东岳论丛,2001(3):92−94. [4] 谢鸿昆.传统“文化”概念的困境[J].社会科学论坛,2001(9):37−41. [5] 谢鸿昆.认识何以可能?[J].河南师范大学学报,2002(1):1−5. [6] 谢鸿昆.论科学理念[J].东岳论丛,2002(2):103−107. [7] 谢鸿昆.科学是真理吗?[J].科学技术与辩证法,2002(5):4−8. [8] 谢鸿昆.论邪教的基本特征[J].甘肃社会科学,2003(2):32−35. [9] 谢鸿昆.简论近代自然哲学与中世纪基督教的内在联系[J].自然辩证法通讯,2003(5):18−22. [10] 谢鸿昆.默顿科学社会学述评[J].唐山学院学报,2004(3):4−7. [11] 谢鸿昆.“大爆炸学说”隐含的认识论问题探讨[J].江苏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04(3):18−23. [12] 谢鸿昆.何以必定有“必然”效用?[J].自然辩证法研究,2004(4):13−16. [13] 谢鸿昆.科学、宗教、邪教简辩[J].科学学研究,2006(3):360−363. [14] 谢鸿昆.科学的问题[J].科学技术与辩证法,2007(1):14−18. [15] 谢鸿昆.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理性方法及其科学意义[J].科学学研究,2007(4):628−633. [16] 谢鸿昆.哲学在中世纪的存在与发展及其现代科学意义[J].科学学研究,2008(S2):289−294. [17] 隗兵,谢鸿昆.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[J].山东农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09(4):117−120. [18] 刘明明,谢鸿昆.论伊藤诚民主、分权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启示[J].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(社科版),2011(2):94−99. [19] 李健,谢鸿昆.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[J].重庆邮电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3(1):12−16. [20] 丁新宇,谢鸿昆.尼采“超人”思想与马克思“自由人”思想比较探析[J].广州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3(4):36−40. [21] 王洁,谢鸿昆.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原因、阻力及其消解路径[J].陕西行政学院学报,2016(1):94−96. [22] 商紫君,谢鸿昆.对马克思“新唯物主义”哲学实质的不同理解[J].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7(1):11−15. [23] 谢鸿昆.论海洋科技对海洋生态文明的支撑[C].海洋科普与海洋文化,青岛: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,2020(10):229−247. |